首页 / 新闻中心 / 基层动态
三山岛项目部:创新赋能激活发展新动力
日期:2025-04-03  

2022年,一支中煤红踏入山东莱州,在三山岛金矿副井建设现场,他们身披“立井王牌军”战甲,冒着酷暑严寒,踏着崎岖险阻,驰骋于“中煤深井”的建设之路。他们怀揣着对深井建设事业的满腔热忱,立志要在这片 充满挑战的土地上,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。

在海岛上凿井,井筒与大海相距不足百米,又是前所未有的近2000米的超深立井,高应力、强岩爆、高涌水、强腐蚀、高地温等难题频出,综合难度堪称世界级挑战。为此,三处以科技创新攻关为利刃,以三山岛项目“王伟创新工作室”为依托,积极研发治理建井难题的创新技术,为井筒顺利施工提供了有效保障,研发的《1600m深立井安全高效施工与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》成果获评“2024年工程建设十大新技术”,这是对他们智慧与努力的最好证明。

御岩爆 铸“铠甲”

井深超过1500米后,井筒处于高应力的环境中,岩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持续挤压,岩石扰动产生的“咔咔”声响,难以被施工机械掩盖,岩爆问题给井筒安全施工带来了极大阻碍。面对这一难题,三处邀请中国中煤专家技术委员会、高等院校教授、行业专家,召开超深竖井岩爆防治方案论证会,研究专项方案解决深部不良地层施工技术难题。他们开展资料分析和应力监测预判,提前捕捉地质灾害征兆,通过水力压裂、钻孔卸压以及强化光爆管理,进一步分散应力。同时,严控释能段高和释能时间,围岩裸露高度控制在2米以内,并及时采用双层锚网支护,系列举措化为坚固“铠甲”,有效降低了岩爆风险,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。

遏涌水 闯“战场”

临海施工,高涌水、强腐蚀的施工环境犹如 “化学战场”。为化解难题,三处先后开展工作面探水注浆11次,期间不断优化施工方案,探水钻机由3台增加至6台,探注段高由70米提升至145米,并采用防腐蚀的不同注浆材料组合治水,极大改善了带水作业的施工难度,为井筒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。同时,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成果,形成《提高金属矿山硬岩立井探水效率》,得到了业主、监理、同行的高度评价,并以最高分荣获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唯一特等成果,这是对他们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。

化高温 破“火炉”

高地温如同地下深处的“火炉”,越往深处,热量越集中。1800米深度的岩温已达到51℃,远超常规环境温度,给正常施工带来了严峻考验。为此,三处专门设计超深立井制冷方案,安装2台高效低噪的变频局部通风机,采用变频集控智能系统,向井筒工作面压入式通风。建立制冷降温系统,安装4台模块式冷水机组,通过对冷却水温监控,自动选择压缩机投入数量,满足制冷量需求,降低能源消耗。同时,将风筒更换为纤维增强工艺风筒,保证井筒落底时,工作面及吊盘环境温度均不高于28℃,为井筒建设创造相对适宜的温度条件,保障作业安全与效率。

三山岛副井的建设历程,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辉煌的征程,更是我国深立井建设技术不断突破、迈向世界前沿的生动缩影。面对施工难题,中煤的建设者们从未退缩,是以科技创新为利刃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。他们是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处建设者的豪迈气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三山岛的副井建设尚未结束,三处人的脚步也从未停止。他们深耕“中煤深井”品牌,怀揣着对深井建设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,不断向着更深的地下空间探索,向着更高的技术高峰攀登。他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为国家的能源开发和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,续写着中国深立井建设的辉煌篇章,让“中煤深井”的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。